玉雕之道:宝剑锋从磨砺出
2002年,当我独自做了几年玉雕之后,只身一人来到深圳。
在珍琦玉雕工作室,我边干边学,钻研技艺,博采众家之长。这里的玉雕品种多,技术高手多,大家交流,在深圳两年的学习和磨练,开阔了我的眼界,提高了雕刻的技艺。
2004年回到了家乡徐州,我在户部山古玩市场成立了鸿宝堂玉雕工作室。带着几个学员承接玉器的加工活,每天都尽心尽力的去做,渐渐地有了主顾和信誉。经过了几年的市场锻炼与自身努力,我在玉雕专业技术上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我的作品《滴水观音》、《风云际会》、《蝶螭汉佩》、《螭龙穿蝶》等,相继在中国玉石器百花奖和上海玉雕神工奖的评比中,都获得了不错的奖项。
回望自己走过的学艺路程,十几年来,我最深刻的体会是:从艺刻苦,要不断的学习;艺无止境,兼学才能提高。尤其是近三年,到北京、上海几次参加全国性的玉雕专业作品的评奖,近距离地观摩一些大师及雕刻艺术家们获奖的精品,真可谓眼界大开,受益匪浅。大师表现佛教题材作品的构思之精到,工艺之精湛真是令我咂舌,对观世音菩萨这一佛教形象的宗教与文化的理解诠释,表现在作品的面部饱满,神态慈祥以及衣纹线条的流畅柔美更是令我倾佩。传统的玉牌,在保持玉文化理念的同时融入西方文化的表现手法,更加规整明快,刚柔并济,线条有力。当代的玉雕,对点线面的处理,吸光面反光面的运用,保持传统又不乏创新,把玉雕艺术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高度。
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我在艺术上产生了顿悟:自己这么多年的历练到了现在,眼下最欠缺的不是工具的使用和手法的表现,而是缺乏创意和领悟!确切地说,是文化内涵的创意,是艺术表现的领悟。是我在历史文学知识、艺术创意设计、专业绘画表达方面综合素质上的亟需提高。中国玉石器百花奖监审委、玉文化学者李维翰老师看出了我的心事,鼓励我说:“看了大师的作品,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吗?知不足者好学,是为勇也!”老师的话点到了我的心思,我的境界有了升华。我不知疲倦地拍照速写,如饥似渴地吸收代表着当代玉雕艺术特性与表现手法的艺术营养,观摩优秀的作品引起了我的反思:自己玉雕艺术的创作道路,应该怎样的走下去?我拿定了主意,不能囿于眼前,果断放弃以加工经营为主的工作室。我要一步步地踏实创作,从每一件作品做起。我受聘徐州《王工坊》工艺美术有限公司任职玉雕工艺师,与那里的艺术总监、玉雕大师蒋宏利和艺术工作者蒋大昶一起,进行玉雕艺术创作。我力求使作品体现出主题明确、表达精到的特点。最近尚待完成的几件作品,适逢上海海派玉雕大师张焕庆来我们徐州交流指导,到工作室对其作了点评,使我获益非浅。我要求自己,在创作风格上,采取虚实并用的手法,注重精细;在细节表达上,尽量化繁为简,体现韵味。雕刻出立体感强、鲜活灵动、玲珑高雅、贴近自然的作品。表达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意趣,寓美于形、富有意境。要在承袭中国传统玉雕表现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的特征和自己的思想见解。
短短几个月的学习和调整,使我的思考和理念产生了飞跃。刚完成的玉雕作品《持莲观世音》,造型美观,线条流畅,不仅得到同行和老师们的肯定,也使我本人有了脱胎换骨的感觉。我对构图画功上的要求也有了新的高度,对原稿的推敲酝酿,三维空间的理解表现好像也更加开窍了。如今的玉雕艺术创作,真的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感到眼前的思路,创作的题材更加丰富,更加开阔了。
我们徐州,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有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的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汉代玉器不仅精美,其艺术表现更是博大精深。如何进一步发掘与诠释,继承与创新。是值得我好好下功夫研究的课题。在徐州博物馆里,有一个名称为“蝶”的玉器,看外观好像与明清时期的扳指相似。原来我不知道此玉器古人到底是作什么用的,只是欣赏那流畅的造型。我问到了对古代玉器很有研究的李维翰老师,才得知“蝶”是古人戴在手指上拉弓射箭保护手指用的。以后发明了弩机,“蝶”才失去了实用功能,成为尚武的标志。汉代鸡心佩的造型和以后的扳指都是源于古老的“蝶”。对此在玉文化专著《唐风说玉》中有具体解释。
由此可以看出,玉的文化内涵是多么丰厚。我们今天做玉的人,既要传承又要创新,创作出有灵魂有神韵,工艺精湛的精品来,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我的获奖作品《蝶螭汉佩》,就是运用了汉代鸡心佩的元素,融入了现代工艺的手法,获得了玉石器百花奖银奖。这让我对研究、表现汉代的文化元素,创作当代玉雕作品,更加充满了自信。
从艺的道路没有坦途,只有不断地给力,才能不断地登攀!
点击进入翡翠商城网
TAG:玉雕之道:宝剑锋从磨砺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