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衰落的凶手——科举
从前被杂乱无章的教科书和民族主义的自大宣传所迷惑了, 不知道中国究竟衰乱在哪儿,为什么有了资本主义萌芽还始终突破不了封建主义,为什么一直大国却有不断的分裂小国。现如今读书破万卷,行万里路,才知道统一和分裂,仔细算算分裂多于统一,单看同一个王朝的前中后期,统一的那一时间段就那么短暂。萌芽什么的都不用苦思冥想,就是科举制度害的!科举是一个选人才,选官吏的制度,起源于隋朝,终结于清朝,正式终结至今没有。
选人才和选官吏不是一回事,但是中国统治者把二者合二为一,人才他不想选多少,他关心的就是选官吏。我国古代官方选拔人才的都是政治,军事部门的官吏,他选拔那么几个工部,农学,天文台的官吏微笑的可怜,这些部门古代统治者并不重视。
就从选拔官吏开始,中国就越来越落后,逐步走进了死胡同。
秦汉时代任用官吏不用考试,都是征召制,察举制,派人到地方选拔人才当官,那时候举荐人也是地方官和士绅,但那时封建门阀制度还没有根深蒂固,那个时候正是破除周代血亲治国,提倡郡县制公平治国的时代。秦汉的人才很多,也是中国历史最鼎盛的时期。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士族门阀势力扩张,曹操实行东汉制度,而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的途径由地方大族把持,他们选拔的是自己家族和自己党徒,国家完全就是一帮小军阀选派一帮小无赖进入政界,统治了全部中国。这个时候公平已经没有了,庶族地主和普通百姓当官的机会太小了,有个别张华,邓艾的那样人当官,也是极特殊的。看过历史的都知道,这个时代的贾谧,路琼之,桓玄都是什么纨绔子弟!
时代要求变革,庶族地主的呼声搞起来。既然地方选拔的制度已经被朱门把持了,隋朝就创立了科举制,分科考试的办法另辟蹊径。这样大量会考试的庶族地主就当官了,不学无术的士族地主就没机会金榜题名了。科举的诞生是一个大改革,他维持了公平。但诗词真的不是社会生产力,因为考试能当官,人民就都学诗词,如果碰壁就一直学诗词,到死了也学诗词。这样的国家全国只能产生文学痞子,怎么会产生科学家呢?
科举考试的内容是诗词,策论,经典,这些都是文科,再次暴露中国古代根本就不重视理科的现象,中国古代有数学家,天文学家,实在是三生有幸,冒青烟,而仔细一看,这些人又都不是科举的,都是工匠,自学的,产生了科学家,其实和科举根本没关系。
到了宋代,科举弊端就凸显了。作弊,变态。宋代出现了以礼的争论,像嘉靖的事一样,为了新皇帝该叫先帝为父皇还是伯父争论不休,甚至一个大臣死前还在纠结。事实证明,中国人的思想到了宋代已经走火入魔了,腐儒们已经不能解决名称这种小事了。再看程颐,有人说寡妇死了丈夫为生活改嫁为什么不可以?程颐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对妇女的摧残在宋代达到了一个理论系统化的程度。
科举到了元代,忽必烈想实行,但董文用说科举培养腐儒而已,科举于是到了八十年后元仁宗才实行,实行之后,元朝不久就灭亡。事实证明,空洞的义和利,利更符合社会发展。
科举到了明清,实行的是八股文,文章分为八段,不许自己想法,只要求插入孔孟的格言论证本文的论点,这种八股文考试根本就是培养死尸的制度。看看历史,真正中国伟人很少是科举诞生的,一面状元一面宰相的人是少之又少,而有了也基本上都是几个欧阳修,司马光之类的腐儒,对于解决内忧外患,他们毫无对策。
到了近代,科举考试内容加了理科如数学,格致等,这比古代是一种进步。今天中国考试范围科目更多,这也是好事。但是中国始终都保证不了考试的公平性,科场舞弊始终破坏了公平。而单纯成绩选人才的方法又是在单纯,算题是不锻炼智力的,算题就一个思路,他和科学研究哪里是一个类型?奥数高手,成为书呆子腐儒的更是大多数。
中国人才选拔制度走过了几千年,依我看,秦汉的不考试制度是最好的,考试是最差的制度。当今世界,不要一味闭关锁国,井底之蛙,看看有几个国家是考试为主选拔人才的。每个人或许以为自己知识都得益于考试,其实不然,你凭你的良心说,你上课学得知识占了你自己知识储备的几分?恐怕课外书的知识是你最多的学习途径吧?
TAG:历史 科举制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