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北派玉雕
中国制玉工艺方法起源于先民的生产劳动,在中国第一部诗歌集《诗经》中就有琢玉技巧的描绘:“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就是说,琢玉的工艺程序要经过切、磋、琢、磨等工序。
古代琢玉是脚踏玉盘使其转动,并用解玉沙使玉切开,然后用硬度高的铊钻之类工具雕琢。新中国成立后,研制成功了新式琢玉机及许多专用设备,从而结束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玉雕艺术的表现能力,解决了以往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然而,琢玉操作技术主要靠手工劳动,现代化代替不了人的高超构思和技巧,作者在创作的过程时,构思也同样经过切磋,琢磨。人使用琢玉设备,经过一系列加工程序,才能制出绚丽多彩、技艺精湛的玉器,才能涌现出世之珍宝。
随着近来文化产业的推广,在玉界作为玉文化奠基的玉雕更是风靡当代,玉文化的文明史更可以说是玉雕的文化历史。从新时器时代人们就知道在玉石上穿孔打眼以佩带算是简单的玉雕了,再到后来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等,都是通过玉雕来体现当代的文化气息与社会背景以及所佩玉主人的身份地位。
玉雕版图上分为南派玉雕、北派玉雕、海派玉雕诸多门派,它们的风格迥然不同。南北两派是主要的流派,北派玉雕霸气雄魂,南派玉雕精细玲珑。
北派玉雕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在北派玉雕的历史积淀里有过不少大师级人物,他们以雕琢人物群像或者各种玉石摆件、器皿、山子、玉牌、把玩件为业界所赞誉。而北派玉雕有庄重大方、古朴典雅、国韵文风等特点,简约中透着稳重,雄厚中体现皇家风范,气度中流露出对国学传统的一脉相承。
近代,玉雕作品不仅体现着国富民强的景象,更体现雕刻师对技艺的娴熟、创新及对工艺的追求和精神的升华。玉雕也不再是简单的手工活了,每年一度的玉石百花奖、天工奖都见证着玉雕业的发展与辉煌,见证每位雕刻大师的成长。而在雕刻技法上也呈现多种多样,在复古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路上不忘几千年玉雕文化的传统。
人们对玉雕的要求也在提高,无论是随身把玩还是收藏更追求工艺美进而是意境了。一件好的玉雕作品可以说是一位大师毕生的心血甚至于生命,在玉雕生涯中慢慢沉淀、成长、进化。相信玉雕带给人的不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心与心碰撞的火花与激情。
当下市场充斥各类当代玉雕作品,2011年笔者曾到一位大藏家做客,烟过茶毕,藏家带笔者上阁楼参观,单从材料上来说,是本人迄今为止看到最多的一次顶级材料,不能说颗颗羊脂,确无一不宝光莹润。藏家自喜,也夸口道:论当今国内白玉收藏,我能谓之前十。
徐徐看罢,尽让笔者觉得审美疲劳起来,料随都是上乘,但题材基本是貔貅,金蟾,财神,弥勒,观音。竟无一件大器。夸完藏家收藏至精良久,笔者说:好随好,但仔细看来,您这里无器也无气。现今藏家仍自嘲当初为蛤蟆貔貅专业户。
这也和当下玉雕艺术品收藏怪圈现象一样,白白的、细细的、油油的,不论题材,大批藏家趋之若鹜。也正是因为如此,造就出很多伪大师、伪名家。同样让现今市场如同浑汤一般。
曾与一位当今北派青年大师领军人物谈天,他说了句:一锤打碎,大道坦然。让笔者直觉震撼心灵,却也不觉得惊讶,因为看他的眼神便可以预料到他有着超凡脱俗的意境之气,他的话语、技艺、作品也一定是有气势的。
玉雕技艺是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但我们现如今的人要传承的是文化,而不是模仿和重复,所以现今新崛起的玉雕大师要做的就是打破传统图案。并不是我们要抛弃传统,而是应该去思考,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精神食粮愈来愈广泛,传统图案是否还能够满足现今社会的审美情趣。
作为玉雕艺术从业者,需要明确只有不断的提高文化内涵,才能做到创意无限,使自己的艺术生命真正进入到“返虚入诨、积健为雄”的境界,使自己的作品仿佛进入到一种浩淼,虚空的艺术空间作自由无碍的翱翔,有真体内充的真力健满的恢弘气韵,是厚德载物的内在精神动力的源泉。
气度是一种内涵与心胸,是不拘小节但也包容一切。一件好的作品,可以看似寥寥几笔,并不在细节上大做文章,但应有种气度源于其内。因为世上什么东西都可以伪装,而气度却伪装不了。气度融和着其思想、学识、内涵、修养完美结合后通过一言一行潇洒自如的表现。
近几年随着艺术品市场进入盘整期,当代玉雕收藏购买人群也开始趋于冷静,而在这个市场阶段,北派玉雕的优势凸显,也正是如此,北派玉雕将会走向当代玉雕收藏市场的新主流。
TAG:北派玉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