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传统外贸企业遇到了很大的困境:产品同质化严重、B2B平台都是小客户小订单,企业完全没有利润,展会投入大,收益小,找不到大客户。面对这些困境,未来几年,外贸企业应该如何突围?
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品类,短时间内没创新,也没信息差,只能通过降价苦苦挣扎,就算是之前有一定规模的大工厂,业绩下滑的也比较严重。
我跑过很多外贸公司和外贸工厂,相比过往,机会确实更加隐蔽了,但其实一直都有。对于未来几年,想突围的外贸企业,我想给你们分享我的3点建议。
01/做垂直领域
国际上有巨头怎么办?行业竞对太多怎么办?自己的企业太小怎么办?
这时候我们要做的不一定是硬刚,而是只是赚一部分人的钱,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全球有233个国家和地区,接近80亿的人口,大量的企业,在全球,没有小众市场,只有细分市场,再小众也足够我们的企业生存。
在2024的上半年,我走访过一个深圳的手机壳外贸企业。手机壳市场,在全球有着接近千亿的规模,但想分这个大蛋糕的人也不少,不仅仅是工厂,国外很多小网红也会分一杯羹,我们作为企业,在其中竞争并不容易。
而这家企业只选定了其中的一个垂直的领域——滴胶工艺手机壳。这个小领域有两个很关键的点:
一方面,难以实现机械化,大厂不愿意大投入去做;
另一方面,更多的定制化更少的同质化,利润率也更高。
对于整个手机壳行业来说,滴胶手机壳只占非常小的一块,但竞争少,利润高,企业能活得非常滋润。我们在上一年帮他们做了独立站+社媒的全网品牌营销,通过谷歌、Facebook、YouTube和领英等平台,进行全网爆光,网站上线之后的1,2个月的时间,就拿下了之前一直没办法合作的全球最大的手机壳品牌商。
所以说,在细分领域里面,我们能找到增长与机会。
02/做大牌平替
"中国品牌至少还有10年的辉煌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再上一个台阶!"这是上一年,一个做五金配件的老板给我说的原话。
在这样难赚钱的时代,他为什么能够如此自信?
他告诉我,在过去的十年,五金配件这一块,日本厂商更有竞争力,虽然日本厂商价格贵好几倍,但产品更精密,质量有保证。但在最近一次的展会上,他发现日本的展区冷冷清清,而中国这边的展区却人气爆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