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1

13名中国卖家因逃税被捕,跨境生意真的“很刑”!

欧洲税务稽查在业内是出了名的严格,而且其特别擅长"秋后算账",不查则已,一查就是一个大案子。近期,欧盟独立检察机关(EPPO)就公布了一则跨境贸易的逃税案件,13名涉嫌逃税的中国卖家被捕,而其背后冻结金额更是高达7105万欧元

该案件被视作意大利自2024年底实施《跨境贸易税收合规法案》以来规模最大的税务稽查行动,揭开了欧盟打击跨境逃税的监管风暴序幕。

13名中国卖家因逃税被捕

本月初,欧盟独立检察机关(EPPO)公开了一则涉及增值税逃税的跨国贸易案件。这一案件由欧盟独立检察机关(EPPO)意大利分部牵头,开展代号为"Dragone"的执法行动。

/图源:EPPO

这项行动的代号为"Dragone",意大利语翻译过来就是"龙",与之前比利时列日开展的"丝绸之路"调查行动,德国慕尼黑开展的"假面舞会"调查行动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根据公开报道,在此次调查行动中,17名涉案人员(4名意大利人和13名中国人)因此被捕。调查显示,该涉案团伙通过设立29家空壳公司,构建了一条"进口-中转-分销"的跨境逃税链条

具体来看,涉案人员将中国生产的服装、鞋类等商品通过保加利亚、匈牙利、希腊等东欧国家以CP42程序清关,再转运至意大利物流中心。然后他们通过在佛罗伦萨、普拉托和罗马运营的空壳公司伪造欧盟内部交易发票,延迟甚至逃避本应在进口环节缴纳的17%-27%的增值税

为了避免引起税务机关的注意和调查,这些空壳公司的平均存活周期仅两年,时间一到就会将公司注销掉,然后换新的公司继续这类"空手套白狼"的操作

那我们来看看在这起逃税案件当中,起关键作用的CP42程序到底是如何运作的?

CP42清关程序的滥用

CP42(Customs Procedure 42)是欧盟为促进内部贸易而设计的一项清关程序,允许非欧盟货物在进口至某一成员国后,若后续转售给其他欧盟成员国企业,则可应用该程序清关,相应的货物在进口国时无需缴纳进口增值税

/图源:EPPO

这一清关程序的实际应用,其实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VAT递延清关,当货物从欧盟以外的国家进入某一欧盟成员国时,可以在进口国免缴增值税,待货物在销售国完成销售后,通过申报缴纳销售增值税的方式来抵扣进口增值税。

所以,这一起案件中的涉案团伙,就是滥用了CP42清关程序,将商品在保加利亚等低税率国家"清关"后,伪造意大利境内企业的采购记录,制造"内部交易"假象。最后,通过虚假发票和空壳公司周转,使货物长期处于"待转售"状态,从而规避税务申报义务。

什么是内容营销?有哪些常见的内容类型? 亚马逊加拿大站资质审核全指南:影响范围、材料清单及应对策略#亚马逊#海象跨境#账号验证#加拿大站点 TRO制度与跨境电商的合规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